金年会集团:400马力配16挡箱,跋山涉水无所不能,卡玛兹6X6全地形卡车有点秀

2025-02-21

  提到前苏联大家会想到什么?钢铁洪流还是机械暴力美学?前苏联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强大的军工业催生了一批机械怪兽,比如24*24的MAZ—7907导弹运输车。

  在制造越野及全地形载具方面前苏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底蕴,前苏联解体后其汽车工业大部分被俄罗斯继承,由此苏式机械暴力美学深入俄罗斯汽车工业的骨髓。

  出于地缘战略的需要,俄罗斯需要能适应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车型。在这个大背景下俄罗斯老牌卡车制造商卡玛兹,联合莫斯科工业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设计出这款极地怪兽—卡玛兹Arktika(Arktika为爱沙尼亚语”北极“之意)。

  卡玛兹Arktika最早亮相于2017年的WuzpromExpo展览会。一经亮相就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其特别的设计理念让业界眼前一亮(后续经过极地测试后定型)。

  作为6×6车型,卡玛兹为其配备了旗下12升V8柴油发动机,最大马力400匹,与之匹配的是一款16挡手动变速箱jinnian金年会

  (卡玛兹Arktika尺寸图)

  该车整车装备重17吨,最大载重13吨。在复杂的地形下,车速不是首要关心的,低速大扭矩才是王道,因此卡玛兹Arktika最高车速只有50KM/H。

  考虑到野外加油不方便,该车配有两个350L的油箱,厂家给出的参考油耗是33L/100KM,这样看来续航不是问题。

  为适应不同的路况,卡玛兹Arktika可选装1000mm和700mm两种宽度的低压超宽胎。不同于一般卡车的导向轮设计,卡玛兹Arktika的两个前轮并不是导向轮;车辆转向是通过铰接式车架的摆动来实现的(类似于沃尔沃A40F自卸车的设计)。

  相比普通整体式车架铰接式车架在转弯半径及适应复杂路况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极大的增强车辆的越野性能,这也是卡玛兹Arktika采取此种设计的原因。

  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卡玛兹Arktika采用了卡玛兹5350车型的驾驶室,同时做了一些针对性的优化,加装了车顶逃生窗。

  在雨刮器下方安装了4个大功率LED探照灯,驾驶室周围安装有攀爬扶梯和钢梁;车顶配有两个大功率警示求救灯。因为整体车身宽度比驾驶室更宽,所以显得有点头小身子大。

  卡玛兹Arktika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设计是在驾驶室后面加装了一个可拆卸的生活舱(让我想起了解放JH6+车型),材质为玻璃钢,这个生活舱面积有5平方米,内部做了隔热处理,可供三人起居jinnian金年会。生活舱内板设施十分完善。

  (132万就能买到这款自带豪华生活舱的越野神器)

  配有一台汽油发电机、独立空调系统、饮水机、电视、卫星电话、迷你小厨房、淋浴间和衣帽间,其中衣帽间还带有衣服烘干功能,各式设备应有尽有可谓是非常贴心。

  只是发电机燃料为汽油而车辆本身实用柴油,这样燃料需要准备两种,有点小小的不便。

400马力配16挡箱,跋山涉水无所不能,卡玛兹6X6全地形卡车有点秀

  通过上面对卡玛兹Arktika配置的介绍,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这就是一款应对极端路况的工具车。除了铰接式车架、低压大宽胎以及生活舱这些设计之外,有几个小的设计细节让笔者感受到车辆设计者对这款车的用心。

  1、驾驶室下方软质登车踏板

  不同于一般卡车固定式登车踏板,卡玛兹Arktika采用的是软质登车踏板。为了方便驾驶员上下车登车踏板必须设计的足够低,但是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在恶劣的路况下过低的固定式登车踏板很容易磕坏。

  软质登车踏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考虑到太软被磕到时容易撞到前轮,设计者对登车踏板的软硬程度也做了规范,不得不说考虑的真的非常全面。

  2、连贯的登车梯、扶手及踏板

  野外遇到沼泽或者河流很容易出现陷车的情况,卡玛兹Arktika在驾驶室和生活舱等处,设计有多个登车梯、扶手及踏板,可以保障司乘人员在不下车的情况下从驾驶室过度到生活舱及货厢。这样提升了便利性和安全性,是种一举两得的设计。

  3、生活舱下可折叠收起的登车梯

  这种设计和驾驶室下方软质登车踏板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生活舱需要更长的登车梯,如果也采用软质登车踏板的设计,在发生磕碰的时候很容易磕到前轮(倒车时)和后面的油箱。

  可以说此种设计是充分考虑了车辆的实际使用环境,非常能体现设计功力。

  卡玛兹Arktika外形彪悍,与现在被奔驰同化的同厂兄弟相比更能体现”毛熊味“。作为一款极地怪兽,其周身设计都是围绕对抗恶劣环境而生。

  不同于前苏联时期的先辈,卡玛兹Arktika身上有很多与时俱进的设计,细微之处体现着科学与用心。当”糙汉子“也能玩转”绣花针“,毛熊这款车确实称的上优秀。(文/卡家号:小K)

相关文章